近年来,跨境电商业务逐渐走热,数据显示,今年1至11月,武汉市完成跨境电商进出口累计总票数470万票,总额达9.4亿美元,同比增长812%。在传统进出口贸易放缓的大环境下,跨境电商何以逆势实现快速增长?未来武汉跨境电商产业又该如何发展壮大?
今年1月3号,中国(武汉)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在东湖综保区正式启动,适用跨境电商零售进口现行监管政策,启动1210(网购保税)模式。跨境电商进出口成交量和成交额开始爆发式增长。目前,东湖综保区以发展B2B线上进出口为抓手,保税进口业务量占全市跨境电商进出口总额一半以上。武汉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武汉跨境电商政策供给日趋完善,全市跨境电商由此步入发展“快车道”:“今年元月,国家跨境电商无票免税政策正式在武汉落地,武汉跨境电商无票免税平台上线运行,并与湖北跨境电商公共服务平台实现无缝对接。同时市级、区级层面也出台了《武汉市跨境电子商务支持政策》等相关配套政策。”
由于良好的制造业优势和区位交通优势,以及突出的科教和人才优势,再加上多重优惠政策的叠加效应,武汉跨境电商发展潜力巨大。近年来,受行业竞争加剧、人才流失等因素影响,不少沿海跨境电商企业把目光投向了武汉。浙江省义乌市盛麟国际有限公司总经理郭鑫鑫直言:“我们最看重武汉人才优势。武汉有这么多高校,跨境电商是劳动密集型行业,对人才需求非常大。把武汉的人才优势用好,把义乌跨境电商运营玩法带到武汉。在武汉设分公司,做更多裂变,依托义务货源集散地的货源,达成总部跟分公司的配合。”
据初步统计,湖北跨境电商出口企业约有1500家,带动平台企业、支付、物流、培训、系统服务等相关产业纷纷入驻武汉,目前已初步形成跨境电商出口生态圈。值得注意的是,跨境电商企业普遍反映人才难求。上海胤元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总裁张洁:“不管是在上海还是深圳,基础人员一招过来就流失,培养也难,人选也少。听说武汉有80多所高校,每年人员毕业很多,我觉得我们干部往下开枝散叶的机会也来了,所以我们下一步的计划就是到武汉来落地。”
近年,武汉市大力引进电商龙头企业及知名互联网企业入驻,并吸引了相关企业加速聚集,特别是沿海湖北籍跨境电商企业正纷纷向汉回流。今年,30多家鄂籍跨境电商企业从沿海回到武汉,借鉴深圳等一线城市经验,自发组成“聚谷汇”组织,共同提升产业生态。湖北聚谷汇跨境电商联盟主席易龙表示,联盟正在与本地高校开展相关合作,为高速发展的跨境电商行业输送更多定制人才:“针对高校开展了冠名的订单帮、高校合伙人、平台的培训、聚谷汇讲师团,专场宣讲会,同时发起成立了湖北省跨境电子商务产教联盟。”
人才优势是吸引沿海企业回流武汉的重要因素。作为新兴朝阳产业,目前国内跨境电商人才缺口巨大。杭州连连宝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跨境支付事业部总监谭妹表示,武汉是全国教育重镇,支持和鼓励在汉高校、社会职业培训机构开办相关课程和实操培训,把武汉打造为覆盖中部乃至全国的跨境电商培训基地。这其中,政府、人才、平台和服务商如何构成连接、形成合力起到关键作用:“学校把人才输送出来以后一定要有卖家跟培训商把学生培训出来,一定要讲实操,不能讲理论,后期还需要平台的支持,如果平台能加入进来,授牌的导师能深入学校做培训,有益于人才转化。”
谭妹认为,武汉所处中部区位优势,大宗贸易是当前的主流,建议培育中部区域在航空空运和水运方面的优势品类,建立物流供应链的产业支持机制,打造商品快速流通和交付的网络,在商品流通和交付方式上可以加大力度鼓励创新。
武汉市目前已出台支持跨境电商发展的资金政策,将对入驻武汉的海内外知名跨境电商企业实施“一企一策”,全力打造中国内陆跨境电商标杆城市。郭鑫鑫认为,电商最大的特点就是将需求侧和供给侧进行短链对接,减少中间环节。将跨境电商的平台引入到武汉来,犹如“筑巢引凤”,会把相关的产业、服务业、仓储运营等整个商业生态拉动起来,并与产业转型升级相结合,有助于武汉传统企业的长足发展:“武汉目前最缺生态圈的环境。武汉有人才,我们把好的经验引过来,更多是缺乏自己在这边造血的能力,需要很好的生态圈,有各个平台共同交流学习的机会,有其他物流、产品供应圈等都进来以后,整个生态圈就打造得比较好了。”
早在2018年12月29号,我省印发了《中国(武汉)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实施方案》,明确到2021年,累计引进、培育30个以上跨境电商龙头企业,集聚跨境电商企业3000家以上,实现跨境电商进出口交易总额每年保持80%以上增速,3年内还将引进培养跨境电商专业人才5万人以上。眼下,武汉跨境电商产业正迎来巨大发展机遇期,如何把握这一机遇,助推武汉经济高质量发展?易龙认为:“第一,做好高校的人才培训,为广大跨境电商企业积极提供高质量人才;第二,扩大招商引资;第三,打造跨境电商生态链。在供应链、支付、物流、培训等相关环节做好流程化服务,建立良好跨境电商生态;第四,打造跨境电商产业园,将分散的跨境电商企业聚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