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聚五万家童车玩具采购商——萌贝淘童车玩具批发网
商家入驻
微信扫一扫打开
商家入驻
发布信息
微信扫一扫打开
发布信息
唱衰社交电商,谁成最大受害者?
2019-12-28 09:19   浏览:0

从微商到社交电商,不会有春天,似乎最大的共同点。那么,被看衰的行业,谁会是最大的受害者?

唱衰社交电商,谁成最大受害者?

社交电商药丸、社交电商创新失败、社交电商大撤离……从资本追捧到遭遇寒潮,社交电商2019年经历如过山车一样。尤其碰上年底各社交电商平台该裁员的裁员、该收缩的收缩,甚至社交电商平台斑马会员办公地点被执法者“围住”,外界流传出涉传的消息。还有淘集集的暴雷,这一切都给整个行业蒙上了厚重的悲观色彩。

行业还有救吗?

目前来看,生存成了平台的第一要义。对于社交电商行业,唱衰之声也是此起彼伏,不绝于耳。

在此,假设我们做一个最坏的打算,假如社交电商真的是穷途末路了,谁会成为最大的受害者?平台、商家?还是平台上的掌柜、分销商或者服务商?

受害最大的会是平台上的掌柜,这些掌柜担任着商品分销的渠道,她们通过分享推荐后的用户购买来产生收益,这部分人群大都是家庭宝妈、一些自由职业者,大多处于三四五线城市。

经常有处于一二线城市的朋友对社交电商无感,这种感觉其实是正常的现象。换句话说,一二线的城市人群并非是社交电商的主要用户群。

倘若行业真的被判处“关进了小黑屋”,那这波人群就要重新寻觅出路。毫不夸张地说,这波人群何止千万,她们都是普通平凡的个体。

社交电商是“精致版”的微商吗?

微商是一个让人比较敏感的话题。此前,央视曝光微商中含激素和荧光剂的毒面膜后,加上光芒四射的云集和环球捕手因涉嫌传销被罚款千万整改……一时间,整个微商生态面临严重的信任危机,从业者遭受前所未有的鄙视。

朋友圈中打擦边球、混水摸鱼者层出不穷,三无货、假货、A货亦是泛滥不止,私下窜货、乱要价、售后问题频出。这个行业不会有春天,这几乎已成共识。

然而,这两年后,行业画风突变。

资本热钱涌入,有着微商影子的社交电商也被捧在了风口之上,主要原因是其庞大的裂变能力和下沉市场的足够下沉。当然,微商名字也被更改成社交电商,但从业者基本上都是这波人群,尤其是,《新电商法》的实施更是加快了人群的转移。

尽管社交电商是个新赛道,但传统电商仍不敢怠慢,加速布局追赶,以防止用户大量流失。

2019年电商的中心词是什么?——下沉市场

道理很简单,城市用户已经没有了,唯一的增量用户在下沉市场(3-6线城市),在农村。

3月初,阿里任命淘宝总裁蒋凡兼管天猫,重启聚划算,加码淘宝直播规划,加强对下沉市场的布局。

京东也进行了一系列调整,在线下通过与五星电器合作,京东加快完成三四线城市“一城一店”的下沉布局。在线上,京东拼购接入微信一级入口,随后改名“京喜”,推出“厂直无忧”计划,即建立起C2M模式(消费端与生产端的无缝对接)。

苏宁易购近期上线“快手小店”、收购60余家OK便利店,也开始加速布局下沉市场。

这是在互联网流量见顶后,电商巨头出现的少有整齐划一动作,这意味着,巨头们找到了新的流量增长点、突破口:下沉市场和全球化。

另外,有数据显示,淘宝新增用户有70%来自下沉市场,拼多多有64%。这意味着,在下沉市场用户增量市场空间只会更小,这就是典型的存量市场厮杀。

在下沉市场,除了阿里和拼多多,还有京东,苏宁等头部电商加入,可以预见的是,在2020年,下沉市场竞争会呈现白热化。

利益推动裂变

社交电商为什么火?

获客成本低。

低成本的获客是社交电商2019年爆发的最大原因,也是2019年很多知名互联网企业进军社交电商的原动力。

谈及此处不得不聊一下社交电商的引流与裂变,为什么那么多家庭宝妈愿意主动分享链接,因为通过链接购买后能够获得收益。

社交电商类似把之前传统的广告费用以佣金的形式直接返还给消费者,在这里面消费者相当于每个站点或者分销商,他们都在赚取佣金或者叫售后分成,在这种利益驱动下自动传导和裂变。

社交电商将引流任务转嫁给以个体为主的分销商或代理商,它将集市变成了无数个销售站点,每一个销售站点自带流量,即你身边的资源。

相比较之下,微商很多产品的生命期往往都超不过三个月,最长的也维持不到一年。社交电商平台不同的是,平台上所在的消费者大部分是从综合电商平台分流过来的。这些消费者深受周围所在的节点性人物影响(亲戚朋友或同学同事的推荐),基于有社交关系为基础,又有信任的背书,成为以粉丝和用户为核心的扩展逻辑轻而易举。所以很容易在零售中形成复购,甚至形成一定的购物思维习惯。

交易的背后是交往,培养感情很重要

当微信朋友圈充满了各种刷屏的广告,却打破了既有的环境,相信没人会喜欢。虽然刷屏得到了展示,就好比增加了曝光率但是转化率还是另外一回事,如果一不下心可能就会被设置成拒绝看此人朋友圈。

朋友圈里经常让人亮瞎眼的操作莫过于晒收入,蛊惑人心的文字加上满满的欲望,背后都是套路。但真实收入到底有多少,一直是业界的未解之谜。

混乱时期,入局早的代理,确实有人月入数万;但在日益规范的市场中,这几乎就是做梦。

随着各家巨头的进一步扩张,价格战在所难免,从业者的利润或将进一步被压缩。无利可图的情况下,还有多少人愿意自发成为裂变的一份子?

社交电商的从业者还有一个特点,更易受到熟人圈子的影响。他们的手机里可能没有淘宝、京东,但大都有微信。经过熟人推荐,在对话框里就可完成购物过程,在他们看来要比传统电商更简单、便捷。

他们也拥有更多的业余时间,以适应低门槛的社交电商所提供的兼职舞台,这样广阔的卖家队伍给社交生意提供了充足的土壤。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虽然平台在售后逆向服务上做了很多工作,但还是有消费者买到假货难退货,有的退款被扣押,还有些从业者为显示平台实力进行虚假宣传。

本文由 @一苇渡江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作者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